中小企業信息化凍土層如何挖?
中小企業的平均壽命周期是兩年左右,它們對投資風險相當敏感,希望投入就能立刻賺錢,而信息化最重要的是給它們帶來了商機。
對于思科等IT企業,中小企業的信息化服務是一個蘊藏著巨大的市場規模的寶庫,但數量龐大,布局分散,面目模糊的中小企業群和他們始終有著一層隔膜,誰能率先捅開這層窗戶紙,誰就能占領市場先機。而對于運營商而言,拯救ARPU值的不斷下降,開拓新客戶的焦點也集中在企業級市場,尤其是中小企業這個群體。
國務院信息辦專家郭誠忠說,他們以前一直在嘗試分行業推動中小企業信息化,但效果不是很明顯,當他看到廣東電信聯合思科、趨勢科技等合作伙伴推出“藍色魅力”商業計劃,從產業鏈的角度推行中小企業信息化,覺得這是一個切實可行的辦法。
突破困局
中小企業占廣東工業總產值和工業增加值的60,進出口總額占全國的三分之一。市場的細分要求企業具備和上下游協同作戰的能力,要求服務更加規范;技術的發展使得產品生命周期縮短,供銷周期縮短,交易方式和營銷方法變革,它們需要信息化的武裝。
與大企業的信息化不同,中小企業的平均壽命周期是兩年左右,需要降低信息化投資風險,希望投入就能立刻賺錢,而信息化最重要的是給它們帶來了商機。另外,小企業規模有限,不可能配備專業的IT人員,因此他們需要的是提供信息化的服務而不僅僅是產品。這些特性給做習慣了大企業信息化的IT企業帶來了挑戰,但有利的一點是中小企業需要的信息化服務要求不高,而且同行業的信息化需求相似,不需要一個一個地和他們談判,只需要做出針對不同類別的標準化產品,同一類的中小企業聚合起來,其能量并不亞于一個大企業。
現在現實的情況是,對于一個中小企業老板而言,做信息化首先得找電信局購買網絡,再找一個互聯網專家咨詢一套解決方案,再找設備供應商討價還價。這一趟下來不是每個企業都支付得起成本,而且面對眾多解決方案,中小企業難以選擇最合適自己的,IT系統采購成本太高。
對于供應商而言,現在的難題是點對點的銷售和服務成本太高;對于應用開發商而言,產品銷售一旦減慢,就會出現現金流問題,而客戶一旦形成規模,服務能力又跟不上;對于設備提供商而言,將無法滿足客戶租賃設備的需求。
這一系列難題的根源都是缺少一個服務的、溝通的平臺,這一角色只能由運營商擔當。廣東電信數據通信局局長許文艷說,廣東電信積累了多年為大客戶提供系統集成、網絡通信、網絡電話、數據存儲、遠程登錄等業務經驗。加上廣東電信有全國最龐大的銷售隊伍,通過報裝電話掌握了最充分的客戶資源和銷售渠道,需要充分挖掘。
目前廣東市場上,商業客戶的通信消費結構仍以電話消費為主,寬帶接入和應用的比例較小,而且目前商業客戶寬帶與公眾客戶寬帶價格差距懸殊,但在客戶所享有的內容和服務上并無差異,對商業客戶吸引力不足,造成商業客戶寬帶拆機率較高,現有的產品線中缺乏商業客戶所關注的商務上的通信、IT應用和服務項目。因此,廣東電信決定利用中國電信的品牌,集合多家商業應用平臺,向商業客戶提供基于互聯網的商業應用服務,即“藍色魅力”商業計劃。激發客戶信息化需求、提高客戶信息化水平、提升商業客戶價值,同時“藍色魅力”延伸了電信的服務范疇,也是廣東電信向綜合信息服務提供商轉型的道路。
“藍色魅力”
一年多前,廣東電信開始在深圳地區試點“藍色魅力”,經過近半年與合作伙伴的磨合,廣州、佛山、東莞、珠海、中山、惠州地市的一期推廣工作和中心平臺第一期建設也已經完成,現正式向全省推廣。現在“藍色魅力”擁有1.5萬客戶,有15項整合產品,以產品包的形式提供企業最需求的在線服務、通訊服務、組網、辦公自動化等四大類服務。
思科電信移動事業部華南區總經理鄧華說,“藍色魅力”和思科在全球推廣